我是1979年9月考入湖北化工石油学院读本科的,当时学校属于湖北省管理,所以我们那一级学生都是在湖北省内招收的。我们进校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3月,学校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改由原化工部主管。我学的专业是矿山机械,我们是这个专业的首届学生,进校时归属于矿山系。第二年系部调整,矿机专业和化机专业被划到新成立的机械工程系。
我上学那会儿,在校生不到三千人。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比较差,校园里面的道路还是砂石路,一到下雨天,满是泥泞。只有一个饭堂,学生凭学校发的早中晚餐券吃饭,自带饭盒,每个人吃的是同样的饭菜。饭堂同时兼做礼堂,学校开会搞活动也在里面进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饭堂又变成室内运动场,学生可以在里面打羽毛球和练习排球。学生住集体宿舍,每层楼有一个公共卫生间和盥洗间,每个房间四张上下床,八个铺位住七个人,留一个铺位放行李箱。学校南围墙外面就是农村的生产队,成片的农田和菜地,如今已变成车水马龙的雄楚大道和高楼林立的住宅小区。
那时学校的学习生活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是校风淳朴,教风严谨,学风端正。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大都学识渊博,经历丰富。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经验。教学也是兢兢业业,循循善诱,既教我们知识,也教我们做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亲如兄弟。学习知识,如饥似渴,分秒必争。早晨校园里书声琅琅,晚自习教室里座无虚席。课外活动时间,球场上运动健儿生龙活虎。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化院男排连续三年夺得武汉地区高校男排联赛三连冠,每年比赛季学校就用大卡车拉着我们这些球迷到比赛学校去当啦啦队,化院男排主攻手潇洒扣球的身影至今还留在我们这些球迷的脑海中。当年机械系男排队也很厉害,在校赛中基本排在前三甲。
化院是我人生道路的转折点和充电站,我上大学时只有15岁,是我们那一级年龄最小的学生,身高不到1.62米,体重不足45公斤。大学四年,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青年,身高也长到了1.75米。毕业后我选择了大学教师这个职业,从一名普通助教起步,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直到海洋大学校长。回顾我的成长之路,得益于母校文化的浸润,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母校教会我正确地扣上人生第一粒扣子,母校教给我的专业知识和做人道理让我受益终身,母校的校训“格物明理致知笃行”成为我行动的指南。衷心感谢母校的培育之恩,衷心祝福母校事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宁晓明,1964.8月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1983.7月毕业于武汉化工学院机械系矿山机械专业。现任江苏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寄语学弟学妹
逐梦远航,需要树立目标。人生这场海上的航行,需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作灯塔,合理的人生规划作航线,才能确保我们不会迷航。同学们进入大学后,首先要追问自己一个重要问题,我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就是要树立奋斗目标。目标就是灯塔,指引人生的航向。目标明确的人,才不会在无所事事中随波逐流。
逐梦远航,需要意志坚强。千万不要认为进入了大学,就是躲进了避风港,混进了游乐场。大学生活依然充满挑战,每个人都要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守住学习的本分,做好吃苦的准备。因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梦想让你与众不同,奋斗让你人生靓丽。
逐梦远航,需要笃学不倦。你们成长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边界不断拓展,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你们要读万卷书,建构起广博的知识体系,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关注学科前沿发展。你们要秉持“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精神,笃学不倦、求真务实、学以致用、追求卓越,让青春在有学识、敢作为中绽放光彩。
逐梦远航,需要包容合作。一个优秀的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个优秀的团队可以走得更远。大学的学习生活开始后,你们会成为课程和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会加入各种社团,组建各种团队。怎样与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合作,如何与多姿多彩的世界共处,这将是大学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未来你们真正走入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学会欣赏他人是一种境界,善于学习他人是一种智慧,注重团结他人是一种能力。
逐梦远航,需要开拓创新。希望大家努力读书,刻苦学习,培养自己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态度,从固有思维中革新理念,不做“光想青年”,保持大胆试错的勇气。本科生要转变学习方式,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深耕厚植、打牢基础,不断塑造自己创新创造的能力和开拓进取的品格。研究生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坚持原始源头创新的勇气,着眼国家战略,扎实做好研究,努力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改革发展“无人区”的先行者、“深水区”的领航员。